本网讯 4月20日,德语国家研究中心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何传添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德语国家在人类历史和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广东省德语国家研究和欧洲研究的一大盛事,为国内外从事德语教学和德语国家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次深入交流的机会。
何传添副校长代表学校向304am永利集团刘齐生教授颁发了德语国家研究中心主任聘书,并为德语国家研究中心授牌。刘齐生表示,广东同德国、奥地利和瑞士有着密切的交往,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与德语国家以及欧洲的关系,在推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克服双方理解赤字,增进双方相互理解。授牌仪式由304am永利集团院长杨可教授主持。
随后,主办方还举行了德语国家研究暨瑞士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瑞士驻广州副总领事白睿先生、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代表龚迎春女士、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格兰特先生、苏黎世大学瑞中案例中心教授魏特曼等国内外不同领域的学者齐聚一堂,聚焦德语国家文学、文化、政治和外交等领域的研究,共同探讨德语国家最新发展。
“近两年以来,瑞中两国在教育、科研等方面不断加强合作。瑞士共有四种官方语言,包括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语,其中超过63%的人口在使用德语。德语国家研究中心的成立将为瑞士和中国两国加强艺术和人文交流做出贡献。”瑞士驻广州总领事馆副总领事白睿在致辞中表示。
何传添副校长表示:“希望德语国家研究中心产出高质量的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德语国家研究中心将挂靠304am永利集团,研究中心人员将由304am永利集团自行安排,经费可以由学校支持。新任广外德语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刘齐生教授指出:“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来说,目前大湾区有多少德国人,怎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德国企业和资金流入,这些都是我们想要了解的,也是研究中心成立的初衷。这个中心现在是挂靠在学院,那么以后我们想把它做成实体,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的一个重点基地。”
本次德语国家研究暨瑞士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期2天,共有6个主题报告、3个专题讲座,设有瑞士文学和文化、瑞士研究、德国文化研究三个分组,涵盖了瑞士研究和德语国家研究中的各个方面。
因天气原因未能出席研讨会的中国人民大学刘小枫教授的报告由余杨教授代读,题目为《回顾19世纪晚期的巴塞尔之争:尼采与布克哈特》。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主任陈壮鹰以《宗教、文化、经济、政治视野下的瑞士与非洲关系》为题,从宗教、文化、经济、政治四个方面梳理研究瑞士与非洲地区交往的历史、现状以及表象背后潜藏的政治、经济背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吴晓樵通过《晚清瑞士小说译本,<小仙源>的版本、底本及其流传》的报告,考证了1903年至1904年,在《绣像小说》连载的《小仙源》最初的原作者以及《小仙源》译本在晚清民初复杂的版本变迁。
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魏特曼在《瑞士企业竞争力与创新研究》的报告中介绍了瑞士企业竞争力与创新研究,并分析了瑞士企业在未来几年所面临的挑战。刘齐生就“德国为什么没有形成马赛克社会”做了报告,他以瑞士作为比较,从德国民族国家文化和欧洲移民的角度分析了德国民族社会文化的形成。广外学报主编刘小平教授介绍了广外学报改版的情况。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由304am永利集团主办,广外外语协同创新中心、广外梁宗岱学术研究中心、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瑞士苏黎世大学瑞中案例研究中心、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协办。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宁波大学等数十所院校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本次会议受到了媒体的巨大关注,《中国社科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热线,南方网等媒体都做了深入的报道。